感觸加拿大的教育體制

2009年9月18,我們從上海出發,經過十多小時的飛行,到達了加拿大的華人最多的、在加拿大最具有現代化的城市多倫多市,參觀了百年理工大學,北美最大的動漫產業基地及多倫多市的中學。聽了蘇安中心陳亦工院長,兩屆奧運冠軍陳艷青及駐多教育參贊方軍的報告和講座,通過二十多天的培訓並與加拿大教育行業相關人士的接觸,對加拿大的教育有了一些了解。                                              

                               

    加拿大聯邦政府不設教育部,教育是省政府和地方負責管理,聯邦政府通過轉移支付和其他措施支持地方的教育。各省設有教育部,負責管理全省的教育。市政府設教育局,管理本地區的中小學教育。由於各省享有獨立的教育自主權,因此每一省的教育制度不盡相同,但加拿大的多數學校實行12級教育制度,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中12年級。加拿大公立的中小學及天主教教會學校是免費教育,私立及其他教會學校學生自費。公立學校中所有的孩子將享有12年免費教育的權利,即到18周歲止。
   加拿大的學校的規模都不大,大多數學校只有幾百人,1000多學生的學校就是大學校了。中小學的學生學籍檔案都有市教育局管理,學校只負責填報。學校的班級人數較少,小學低年級:1-3 年級,23人;小學初年級:4-6年級,26人;中間年級:7-10年級,27人;高年級:11-12年級,18-20人。
   加拿大學校的課程由省教育部制訂。安大略省的課程標準1-8年級有統一的培養標準。各地方教育局從省教育部提供的教材中選擇出區域性的教材,教師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可靈活運用和補充教材。在交流中,無論是教育局長還是校長,都強調一個問題,就是老師們教學不是依據教材,而是依據大綱,創造性地使用或者自編教材。這一點與國內有很大區別,我們的老師往往離開了教材,就無法教學了。我們的老師通常是教教材,把教材看成是教學的依據,而對恰恰是教學依據的教學大綱卻不能很好地把握。加拿大的中小學教師一般固定年級,不循環教學。從幼兒園到8年級,有5個主要學習範圍:語言(英語、法語、本族語),數學/科學和技術(信息技術)、藝術(戲劇、舞蹈、視覺藝術等)、個人和社會研究學習(歷史、地理、體育/健康)。中學階段 9-12年級與小學學習範圍相同,但學生可根據自己的發展目標(應用型、學術型)選擇個人科目。7-12年級的學生都有不同的“指導計劃”-----職業計劃、工作意識、未來計劃。中學生每年的課程分為“必修課”、“選修課”及“社會實踐課”。高中畢業必須修滿30學分。必修課:英語4學分(每學期必須有1學分),作為外語的法語1學分、數學3學分、科學2學分、加拿大歷史1學分、加拿大地理1學分、藝術1學分、日常生活體育1學分、國民及職業教育1學分。選修課3學分,科學技術中選一門為一分;第三語言、社會研究,加拿大或世界研究選取一門得1分;體育/健康、藝術(藝術、舞蹈、戲曲、音樂)商業研究中選取一門得1分。社會實踐課必須從學校提供的課程中選取12學分;完成40小時的社區服務。藝術和體育課也是各個學校廣泛重視的課程,最受學生歡迎的是冰上曲棍球,其次是籃球。在加拿大的學校裏,很少看到學生的田徑項目運動,學校很少有跑道。加拿大中小學的課程靈活多樣,註重學生的自主選擇,註重知識與技能的協調統一。在初級學校裏,由於孩子的年齡較小,一般都采用班機授課制,課程也主要以必修課為主。隨著年齡的增長,一般從四年級開始,教學組織形式則多采用走班制,即教師上課的內容固定,學生根據課表自行到相應的教室裏去學習自己選修的課程,每天6節課,學生通常就要輪換6個教室,通過學生選修走班上課,來體現課程設置的靈活多樣。由於加拿大學校在課程設置上有一定的自主權,所以學校可以根據自身特點和學生需求自行設置一些課程,這相當我國的校本課程,通過這些特色課程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學校十分重視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生活技能的培養,隨著學段的升高,選修課程也更加豐富,也十分實用。各校都有設施齊全的技能培養和訓練的教室,我們在各個學校都發現,學生在這些教室裏可以根據自己的設計制作作品,或進行維修,內容很廣泛,有木工制作、汽車維修、家政學習等。學生中學畢業後一般能夠進行生活常用技術的簡單處理。在學生選修課程方面,學校對學生的要求也很靈活,9年級的學生可以上12年級的課程,12年級的學生也可以上9年級的課程,只要學生按規定修滿必需的學分就能畢業。由於學生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課程,所以學習的勁頭很足,一般都在積極努力地、充滿興趣地學習知識和技能。如果學生不打算升學,而是對技術感興趣,他就可以鉆研技術,將來上社區學院或相關的專業技術學院,同樣可以有一個很好的生活前景。我感受到加拿大的教育是個性化教育,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也是因材施教的教育。<-{YBD_NEWPAGE}->
   學生在3、6、9及10年級都有統一的省級評估測試。安大略省對學生進行省級評估檢測非常重視。評估檢測分五天進行。參加檢測的教師須經過特殊的培訓,試卷由受過專門訓練而非這些被檢測年級的老師評審,測評結果在報上公布,教師和各學校校長們需要說明他們下一年將如何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

上了中學後,孩子們的學習負擔比小學加重了,一個重要標誌就是開始有作業了。作業並不是天天有,而且量少,通常15分鐘左右就可以做完。沒有家庭作業,如果孩子回家後仍然寫作業,那家長就要投訴了,這一點與我們恰恰相反。教師經常給同學們出一些研究題目,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去總結,老師給他們以指導,研究方法和過程就象作博士論文一樣。這樣的做法很好的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得很隨意,坐姿五花八門,有的坐在桌子上,有的坐在地板上,有點過於自由。教室的課桌也是零亂放置。教師在講課時,學生也時常會有議論,老師沒有過多的幹預。

在加拿大,孩子們接觸異性的年齡往往很早。在校園裏有時會看到男女孩子抱在一起的現象,校方對此是不過問的,他們認為這是正常的,是他們基本的人權,但有時給予一些指導和保護。在交流的時候,我曾經問過這樣一個問題:你們學校怎樣對學生進行品德和行為習慣的教育?。他們的回答是:我們的學校沒有這個方面的課程,學生的良好行為就像每天需要新鮮空氣一樣,他們會知道怎麼做。對這樣的回答,我的理解是:加拿大人的素質普遍較高,學生無論是在家庭還是在社會,所受到的影響和學校的教育沒有不相一致的地方,他們從成人身上自然學到了該怎麼做人。這在我們國家目前是很難做到的,我們的家庭教育和社會風氣,在不少方面與學校教育不相適應,甚至於是背道而駛的。<-{YBD_NEWPAGE}->
   加拿大的學生高中畢業後的去向有三:一是就業;二是上大學;三是入讀職業學院。上大學很容易,只要在高中修滿了一定的學分就可以上大學。然而,洋人們似乎對大學並不太感興趣,據說高中畢業後,他們有不少人不去讀大學,而是去讀職業學院。聽說職業學院的畢業生比大學本科生更容易找工作,而且收入不差。洋人們很實際,兩年就能達到的目標為什麼要花四年的時間呢?中國人的傳統觀念還是書讀得越多越好,學位越高越受人尊敬,不管它有用沒用。據說在多倫多大學讀博士的加拿大人僅占25%,其它的都是留學生,其中華人占得比例很大。職業學院在課程設置上有很大的不同,進入社會不直接運用的學科一律砍掉,專門學最新的最有用的。因此,往往兩年的職業學院比四年制大學在專業上學的東西還多。再者職業學院有更多的機會讓學生直接參予實踐,而不是象大學那樣只讀書本。因此職業學院的畢業生比大學畢業生更搶手。
   加拿大中小學實行的也是就近入學。象中國一樣,在高中階段,加拿大一些城市中也有幾所“名校”,但想方設法將孩子向“名校”裏擠的,多數是華人。如果家在名校附近,入學毫無問題。如住其它地區想進名校也可以,但先排隊,等學校學位有空缺再說。所以人們紛紛想搬往名校區,以致於那裏的房價一漲再漲。

在和老外們交流時,他們也會談到中國的教育,認為中國的學生壓力大,學校只重視分數。我和他們說,中國的孩子學習的壓力確實很大。但我國的教育理念和你們並沒有什麼差距,但我們的國情與你們不同,中國有13億人口,就業壓力很大,學生總想通過升學的渠道來解決就業的問題,升學的競爭自然就激烈了。雖然我國在推行素質教育,但在這暫時還難以改變的現實面前,科學的教育理念很難落實到學校教育的實際過程。而加拿大只有3千多萬人口,學生可以百分百的升入高校,沒有升學的壓力,更沒有就業的壓力,大家的註意力自然集中到學生的素質培養上來。如果我們國家人口現在是三千萬,或者是三億,那教育的現狀決不會是現在這樣。

在加拿大的時間不長,沒有深入學校做更細致地了解,加拿大基礎教育的許多具體問題,還不是很清楚。

總之,我感受到了中西方教育的差距,這差距的原因有文化層面的、有觀念上層面的,也有價值觀方面的,還有制度和經濟方面的。雖然加拿大教育有很多方面先進與我們,但並不都是可以學的,這是由於我們兩國國情的不同所決定的。盡管如此,加拿大的教育還是給了我很多的啟發和思考。

 

最新资讯

发表评论

【郑重声明】本网站部分文章由网友经社区和论坛转载,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一些文章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注明作者。